国内最全IT社区平台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华晨云阿里云优惠2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清华毕军&华为马云:SDN是学术和产业都看好的领域

清华毕军&华为马云:SDN是学术和产业都看好的领域

来源:程序员人生   发布时间:2014-09-01 16:18:38 阅读次数:1948次

5月25日,以“敏捷已来?Weaving The Future”为主题的华为网络大会,基于软件定义的思想,华为对敏捷网络的独特价值带到了数据中心网络和分支网络,发布了敏捷数据中心“云联接”解决方案和敏捷分支解决方案。

此次新发布包括:

  • 敏捷数据中心“云联接”解决方案,第一次实现了ICT的云端融合管理。
  • 敏捷分支解决方案,第一次将移动分支和物联分支纳入架构,第一次实现了零本地维护的融合ICT分支。
  • 敏捷控制器是开放的敏捷网络的核心,它构建了全网智能策略系统,将网络从以设备和技术、连通为中心,变为以业务、用户和体验为中心。

实现了五大创新:

  1. 业务随行,面向自然语言的策略编排,不需要接触指令代码。传统网络需要30天能完成的任务,应用敏捷网络只需要30分钟。
  2. 20多年来,虽然各种网络检测技术层出不穷,但是IP网络质量仍不可控,iPCA第一次让网质量可感知并且可视化。
  3. 有线无线深度融合,管理员不需要面向200多台设备,只需要面向一台虚拟化的设备SVF,就可以实现整个网络的虚拟化管理。
  4. 全网安全协防,让网络从单点防护步入全网防护年代。
  5. SDN&平滑演进,通过全可编程,让任何新业务和新功能的定义都非常便捷。并且敏捷网络具备平滑演进能力,能够与现有网络完美兼容,最大化保护用户投资。
当天,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站研究院研究主任、博士生导师毕军教授作为学术界的代表,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副总裁马云作为产业界的代表,共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

SDN虽然不是华为最早提出的,但是华为应该是一个比较积极的践行企业,你们觉得自己的领先优势在什么地方?

马云:华为公司的敏捷网络侧重的是客户价值,就是所有能够让客户快速响应,能够提高企业效率,改善用户体验的技术,我们都把它归纳为敏捷网络的范围,SDN是其中之一,并不是全部。

首先,SDN提供的价值,比如说可编程、集中控制、快速的响应和虚拟化,这些目前还有一些不足。以可编程为例,实际上,现有基于ASIC芯片的交换机做不到全可编程,因为,其包转发层面的功能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固化,后期无法更改。而华为的第一大优势在设备上,用ENP芯片替代了ASIC芯片,使设备实现了全可编程,具备了SDN的能力。

第二,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利用SDN的思想把该集中的功能集中上去,例如:策略控制、QOS、流量调度等,现有网络上的基本功能还在,我们的设备被平滑插入到现有网络里去,现有网络不受影响,SDN只是在现有网络上做了增强的功能。

第三,我们这个SDN不是华为一家做的,通过全开放的架构,我们目前已经真正形成了产业链。在数据中心和业界所有的云管理平台都可以平滑无缝对接,我们不是组一个网,而是把我们的网络作为资源插入他们的网络系统。前一段我们还举办了一个全国教育部的编程大赛,我们希望利用教育界的力量,基于华为全开放的架构,实现更多的创新。SDN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架构,所有人的思想都可以在网络上跑,并不局限于某些厂家。

这是我们几大优势,我们用行动证明这一点,有很多厂家说SDN开放,但实际上就是一家,它没有合作伙伴,这就是很大的问题。

SDN现在主要有两个大的流派,ONFOpenDaylight,华为属于哪个?

马云:流派的思想还是传统的思维,定义一个标准,大家都按照这个模式往下走。OpenDaylight由思科主推,厂家因素很重;ONF是开放的,是由网络用户主推,但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你说将来谁会取胜呢?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标准在创新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了了,传统的工业化年代的10多年推一个新标准,大家都按照标准做产品的年代已经不适应快速创新的要求。

ONF和OpenDaylight都不能称之为标准,因为它并没有真正获得广泛产业的支撑。OpenDaylight是思科推出的,但它自己都不用,现在还搞了一个ACI,ACI controller和OpenDaylight是两个东西,完全不一样。因此,未来如果有标准的话也是局部标准,而且标准在整个SDN客户价值链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以后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优胜劣汰,谁做的东西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从价值的角度打动客户,谁就具备先天优势,是这么一个趋势,过渡标准化的年代已经过去。

华为的原则很简单,我们会吸纳所有对敏捷网络价值有用的技术和标准,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所有能够让客户快速响应,能够提高企业效率,改善用户体验的技术,我们都把它归纳为敏捷网络的范围,目前的敏捷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兼容性。

那还会和其他的标准兼容吗?

马云:华为的敏捷交换机支持OpenFlow,也兼容所有传统的协议,我们以客户为中心,保证会兼容所有客户现网中的协议,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新价值。敏捷交换机的包转发层面是可编程的,所以对OpenFlow已发布和未发布的版本以及所有可能的协议,华为敏捷交换机都能完美的支持,这是其它交换机无法做到的,因为它涉及到很多转发面硬件的改动。我们的原则是客户价值。OpenFlow也好、OpenDaylight也好,就是一个是ONF定义的,一个是思科牵头定义的,它在客户价值上从外面看到的效果并没有本质差异,只要符合客户价值我们可以都支持,很简单的逻辑。所以这个问题很简单,华为我们以前就做过,我们兼容所有客户现有网络的东西,没有任何问题。华为的ENP和全可编程让敏捷网络可以不受标准的约束。

华为公司的Controller平台策略也是很明晰的,Controller的基础架构只有一套,目前公司设计的架构已经把它开放化了,可以把第三方的代码拿进来,不管叫做OpenDaylight,还是谁将来搞什么标准联盟也好,我们的框架适应性已经足够把这些技术都容纳进来。互联网运营商目前都是这个模式,用的东西全是开源的,它很快就可以把业界的成果吸纳进来。

但华为面对的客户大部分不可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ICT技术并不是它的主业,也不是他们的强项。这些客户需要一个厂商提供很简单的方案,所以,华为在开源和客户的易用性上,会做一个折中,这也是我们开发Controller的一个原因,一方面是把外面的代码快速拿进来,同时又能让客户更加易用。

其实Controller对于很多企业用户来说,甚至还没有一个形象上的概念,对于用户Controller是一个什么?

马云:虽然我们在展厅里展示的是一台服务器,但是Controller本质上是个软件,可以运行在自己的服务器上。Controller长期的策略是跟着业界的发展来走,它并没有增加企业的负担,不需要新增加一个东西。

今天在Keynote上展示了Controller的界面,大家可以发现它完全是面向自然语言的,人不需要学技术就可以使用的,界面中只有三个东西:用户、业务、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中间实际上是业务和客户产生关联的一种描述,有这些东西以后,其他的东西技术全部屏蔽了。在Controller你看不到特别具体的技术,它对底层已经做了一个完全的屏蔽,甚至你可以不用IP协议。只要客户网络里面有一个协议,我就去适配它,我能适配所有的标准,因为它在外面高层看到的是用户、业务和策略,它下面是什么技术和什么标准都不重要了,这就是敏捷网络开放架构,不一定要和具体的什么标准绑定。

如果它本身管理的是一个混杂的网络设备,还会不会支持SDN的功能?

马云: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第一期已实现了与华为传统设备的兼容,第二期会将主流厂商的设备全部兼容起来,但如果设备本身某些功能不支持,部分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敏捷功能都可以部署起来。例如:原来有一台思科的设备,其硬件根本不支持某个功能,那相应的策略和功能就无法部署到这台设备上。稍后我们会发布一个功能设备的限制表,如果功能达不到这个程度,有些应用就部署不了。但随着把越来越多的传统交换机替换成敏捷交换机,相应可部署的功能就逐步多起来。去年敏捷网络发布前策略已经制定好了,从Controller的角度一定是兼容的。

旧的华为交换机,也能在controller上实现整个策略部署?

马云:可以,在旧的华为交换机上策略部署没有问题,但某些功能在旧交换机上是部署不起来的。比如一个接入五年或者十年前购买的交换机,不支持编程功能,质量感知功能就无法部署。对于老设备来说,敏捷网络能把设备现有的潜力发挥到最大,但老设备在硬件层面都不支持的功能,确实无法部署。网络设备都有更新换代周期,我们鼓励客户在一个周期内用敏捷设备,但现有的设备还是可以继续利旧使用,并不是要全部扔掉,在生命周期内还可以继续使用的。

我们CSDN的读者大部分都是开发者,我想从开发者角度问一个问题,敏捷网络对于企业的开发和运维人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马云:首先对运维人员,使网络的运维变得是更简单了,只要你懂什么是用户,什么是业务,懂得用户和业务间怎么使用,谁能使用哪个业务,不能使用哪个业务,懂这些就能部署网络。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运维人员的能力要求,而是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能产生更大价值的地方。

比如说一百年前的天文科学家,那时候没有计算机,天天用手工做天文计算,但是这个能力放到现在是没有价值的能力。运维人员应该更加关注怎么在企业里搞好新的业务,怎么增强用户的体验,怎么做端到端的更好的网络部署。而现在运维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浪费在了记命令行和调通设备上。我们就要把他们从这里解放出来,让他们关注更高层次的东西。

一般的企业没有开发能力,但华为怎么定制呢?我们未来会提供两个界面,今天大家在展厅敏捷园区的全可编程展台有看到,一个是比较复杂的编程界面,华为提供全可编程环境及开放的API接口代码。同时还有一个界面是POF协议无关转发的界面,相对比较简单,用户只要懂协议就行,能够实现用户自定义任意的协议类型。比如:用户为了防止网络攻击,想自己创造一个新的协议,将IP协议从原来的32比特改变为64比特,利用POF就可以实现。并且POF界面不需要编程,它是模板化的编程界面,只需要协议字段,这个字段干什么用,把这个定义好了,新协议就产生了。

华为的技术会不会开源?

马云:华为自己的东西很多是基于开源开发的,但华为不会把自己的代码全部开源,因为现在还不具备条件,开源的东西要有商业模式的支撑。对于基于我们的平台开发的APP,因为它有第三方权益的问题,需要征求别人的同意。它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制度和法律问题。

毕老师是学术界的代表,马云是代表产业界的,两位认为未来网络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分别会朝着什么方向走?

毕军:首先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方向一致不太容易,以前学术界很多好想法产业界不接受,产业界有时候觉得学术界这样走下去会是死路。我觉得SDN是少数学术界和产业界都觉得挺有前途的一个领域,所以,现在不光是清华和华为,可能全世界的高校和产业界对SDN的互动都比较好。

马云:产业和学术还是一个价值和技术的问题,传统的研究机构更多关注技术,这是传统的研究模式。而新的互联网,要使一件事情成功,技术和商业创新两个一定要并重。

在华为来讲,由于有经营压力,我们更多关注现有客户的问题怎么解决,以后的网络朝着这个方向来努力,也就是从价值角度推动SDN。比如说质量感知严格说并不在SDN里面,我们会加进去,让客户真正实现快速响应市场,改善体验。所以,未来网络这块需要学术和产业的共同合作,比如毕教授他们的思想加上我们的落地,这两个可以互动起来,对创新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上午的主题演讲中无数次提到未来网络和敏捷网络,是不是可以理解敏捷网络就是华为对未来网络的设想?

马云:它是支撑未来网络,但它解决的问题是平台层面的,真正拿它解决什么?我觉得它可塑性是很强的。

华为对未来网络也有一个愿景和设想,在你们看来未来网络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基本要素存在?

马云:华为定义的未来网络是从价值角度出发的,能够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诉求,能够快速的不受拘束的进行创新,让连接变得更加便捷,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效率,都属于未来网络的范畴。互联网时代来,预先搞一个技术框架就把未来定义好是不可取的。比如说Google在研究眼镜、研究汽车,它的未来是什么?它没有定义,只有一个目标:未来是收集人类的知识,改变人类的生活,这是从价值角度,所有与此相关的都纳入这个范围。华为的敏捷网络也是这样,所有能够提升企业效率,让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都在我们的范围内。SDN是敏捷网络的第一阶段,因为SDN刚好符合客户目前的价值。

我给大家描绘华为几个近期的愿景,不能说是未来网络。

第一,要解决人类自由沟通问题,让人类的沟通和人类的连接无所不在,而且没有物理空间的限制。比如,今天的HNC大会,我们这些人还要到现场,为什么不能用全虚拟化和数字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没有达到最主要的原因是体验,大家远程看的体验和现场看的体验不一样,这里包含了终端技术和网络连接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华为后面的目标之一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提高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企业靠什么去战胜对手,快速响应需求。很难想象诺基亚在2007年时还是手机业的老大,诺基亚自身没有任何问题,它的主流结构设计非常完美,从上到下非常完美,主要还是因为企业缺乏适应力及快速的响应能力。我们现在已经把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或者说敏捷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按照这个方向替企业实现这个价值,所有能够提升企业快速响应能力,提高企业效率的技术,和SDN相关的我们都会纳入到我们的范围并推动这个领域的实践,主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您如何看待钱伯斯提到的“2018年之前要把所有的竞争对手(包括华为也在那个名单中)全部干掉”?

马云:互联网将来肯定有大量的厂商会被灭掉,这是肯定的,刚才我已经把趋势指出来了,一个没有规则的世界一定是弱肉强食,因为没有标准,大家都不再按照标准生产东西了。比如说微软的操作系统,它不存在竞争对手,为什么?你没有办法兼容,谁做得最好,谁就是第一,第二名就会被淘汰掉,是这样一种优胜劣汰的模式。但是思科说的话,可能要倒过来。思科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在下降,而华为企业网每年以30-40%的速度在增长。

参加本次网络大会,笔者认为最应该欢心鼓舞的当属企业的运维人员。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现在终于有企业开始改善运维人员的工作体验了,他们可以不再去背复杂的指令,从业务的角度出发来规划和管理网络,就像是从汇编到面向对象语言的跨越。他们可以做一些更酷的事情,产生更多的价值。同时,笔者也惊叹于华为超强的学习能力,这几年,大家都在谈互联网思维,但是能够快速学习互联网企业的精神,并将其内化到产品中,作为一家大型的设备商,这真的很难得。

生活不易,码农辛苦
如果您觉得本网站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可以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捐赠
程序员人生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关闭
程序员人生